close

朋友將我放在車站前,出租自行車的小店外,揮揮手結束這次短暫的三年一次再聚首。接下來,我要利用回程火車到達前的三個小時,循著報紙上描述的資訊,前往民歌裡,那怎能忘了的木棉道。

 

媒體報導,引發木棉道之旅

是的,如果不是經過外國媒體將它列為全球15大最美花海街道之一,我怎會知道這白河小鎮除了夏日朵朵蓮田外,竟還有那紅花燃燒的木棉道?這「挾外援以自重」突然爆紅的田間小徑,讓我想起日劇「搶救拿破崙之村」。

 

為了拯救了人口過稀的村落,自願下鄉的超級公務員,決定透過讓羅馬教皇吃下日本當地的米,藉由這位全球宗教權威人士的背書,希望讓日本這個到處充滿白人優越情節的社會,回頭認同某個被自己人忽略的荒山小村。

 

與拿破崙之村不同的是,這田間埤塘邊的木棉花道,沒有超級公務員的襄助,只憑藉著自身數大的美、自然天成偶然的美,贏得如傳媒界中的羅馬教皇所青睞。一篇報導,竟翻轉這條田間小徑的寧靜人生。

 

事前已探知後壁車站前有提供租車的店家,也在網路上和店家詢問過從此到達木棉道所需時間與路徑。單程三十分鐘,來回一個鐘頭,加上花徑賞花、留影的時間,我有將近三個鐘頭的預留時間,應該是綽綽有餘的。甚至應該還可以找個木棉道下咖啡屋,看愛情為何像木棉道,季節過去就謝了? 聽木棉道怎能如夢裡難忘的波濤,讓人忘不了?我貪婪地計畫著可能的行程。

 

只是,我被租車店的老闆娘騙了。我忘了我是個用情不專,三心二意的旅者。一整路沿途巧遇的新奇事物,不時讓我這不安於室的心情,半途而「沸」騰。

 

租車店的老闆娘挑了台裝著菜籃的淑女車給我,並幫忙在車站前拍了張出發照。我,開始了這段木棉道的意外之旅。

 

12980514_1048534175185679_112572151_n.jpg

 

沿途萬頃綠、無人書店,處處起疑,處處驚喜

沿著車站前筆直的縣道前進,在第一個紅綠燈處左轉,我遇見了行程第一處的驚喜--後壁國小。或是因為職業之故,對於每一處未曾謀面的學校,我總是喜歡看看它的建築、它的校園。

 

後壁國小的校門,一頭老牛站在鑲嵌校名的紅牆上,鑄鐵將老牛的剪影穩重地背駝在校門之左,對應著右側吹笛的稻草人,與其說這是件造景的藝術品,我想還不如說這是張放大了的在地生活照,來的貼切。

 

越過小橋,路過廟宇,繞過畦畦菜田,穿過層層樹蔭,就在一個右旋的轉彎處,被一個小公園不由自主地拖下前進的腳步。

 

是個公園嗎?就是一塊路邊的畸零地。實木架起了高低兩層的一方露臺,離長滿芳草的地面,僅有一個步伐的高度,但借助這稍稍高人一等的墊步,遠方一眼不盡的稻浪,竟如錢塘湧浪般洶湧而來。

 

公園圍起的範圍不大,但這后土之上層次鮮明的大塊綠意,從我的腳邊,從公園的前小水圳,一路蔓延到視野之外的天際線,宛然一塊巨大溫潤的碧玉,在微風中漸漸化開。該怎麼比擬眼前這僅僅一尺高,卻又蔓延成海的嫩葉呢?

 

我想起了朱自清曾用「女兒綠」,形容梅雨潭搖蕩離合的神光。但被此景灌醉的我,竟一時詞窮,只能以視覺的第一個觸發,直覺地命之為「萬頃綠」,實在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啊。

 

突然,在那遠到看不見邊際的青草湖最深處,一輛的火車由南而北緩緩開來,橙紅的車身,劃破層層綠浪,藍天之下,突然一聲聲火車的低鳴,才將我從這色彩的幻景中喚醒,於是我趕緊拍了幾張照,旋即上了鐵馬,繼續往我的目的地前進。

 

DSC_0308.jpg

 

是啊,我是個漫不經心的流浪者,在穿過一整排樟腦樹相擁的隧道後,我又為了路旁一只大樹下的小木屋駐足停留。小木屋不特別,就只是一間狀似南洋高腳屋,浮於的小村落裡的建築物。但讓人眼睛一亮的,卻是小木屋門口的那一個「土溝水牛書店」木匾招牌。

 

我好奇這偏僻小村裡,怎會有人笨到在此開起書店?別說是大都市裡一間間連鎖書店陸續倒閉,連寫書出書的人,在這3C世代裡,都快要絕跡滅種了,在這做起這麼文藝的生意,肯定要喝起嘉南平原源源不絕的西北風了。

 

我脫了鞋,踏上書店的木階,走進僅兩三坪不到的空間裡,小屋內除了開窗的空間外,盡是一整面牆的書冊隨意擺放。

 

一對父母親,銜著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在書屋裡閱讀。孩子時而翻翻比他身子還大的繪本,時而搖搖晃晃軟步走到窗櫺邊,向著窗外的景好奇張望,孩子的父母,則一邊看顧著孩子的步伐,一邊翻閱著屋裡擺放的書。這看不見任何店員的水牛書店,更像是一間沒人看守的鄉間圖書館,等待著願者上鉤的書蠹們,自投羅網。

 

我更好奇了,這開通往最美花海街道的鄉間小路,肯定事有蹊蹺?是啊,就在之後,幾步之遙的優雅農夫藝文特區裡,我找到了這村與眾不同的小城故事。

 

DSC_0327.jpg

 

優雅農夫藝文特區,解答土溝村故事

我因為一頭盤坐在路旁的石牛雕塑,停在路旁,猜想著這「牛」與此村可能的連結時,回頭遠望,一棟兩層白牆的西式建築悄然佇立於對街大廟旁。一位年輕人從屋裡走出來,黝黑的膚色,我推測他應該是這附近那家農地接手的第二代吧,這是個理所當然的聯想。只是沒想到這年輕人開始為停駐在此的遊人們,介紹起白屋後星羅棋布的各個藝術造景。

 

「阿婆,我幫你打卡,打卡之後,就可以免費參觀」

 

「少年人,阿婆袂曉用,你幫我弄啦」一位阿婆把手機交給年輕人。

 

「少年ㄟ,阿婆無手機仔,讓我進去啦!」另一位阿婆則霸王硬上弓地走進屋後寬闊的庭園。

 

我當然按照年輕人所說,手機上搜尋了「優雅農夫ToGo土溝」,打卡,走進這近乎免費的景點。

 

一種近乎職業病的慣例,我好奇地準備詢問年輕人這優雅的「優雅農夫藝文特區」,優雅在哪?又藝文在哪?一連串待解的問題,在心中醞釀了起來。但,很意外的年輕人丟了「先進去看,有問題,待會再問我」這樣一句出乎意料的話來,全然不是「顧客至上」這樣的虛偽場面話。

 

一進入像是綠色稻埕的藝文特區,眼前是幾處引人注目的裝置藝術。曬乾的稻梗堆疊而成的生物,貓頭鷹抑或是紐西蘭的奇異鳥?很難理解,但親子相偕的模樣,甚是可愛。

 

更遠處則是用木條層層疊疊在草皮組合而成巨大木人,他橫躺在此,彷彿格列佛闖進了我們這個小人國,有種遊歷童話世界的趣味。他是「進擊的農人」,一張DM介紹了他的身世。

 

囫圇吞棗的,我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在特區深處,看似脫穀工廠的建物裡,逛了一圈。「大概就是一些進行文創產業的壁畫設計吧!」我這樣猜想著這裡可能的「文藝」。於是我走出庭園,準備在白色建物裡,做此景點的最後巡禮。

 

只是一進到這西式白屋裡,在和那我以為只是個普通莊稼漢的年輕人攀談後,我終於知道這這村的確有個與眾不同的故事,而這故事則是從一群想要改變普羅大眾對鄉村落後、破敗等印象的藝術工作者開始發想起。

 

土溝,位於台南最北邊的偏遠小農村,農業是村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在2002年尚未推動社區工作前,破敗的農村被當成垃圾村,社區僅存傾圮的房舍、老人與最後一頭水牛,甚至連土溝人都不敢說自己住在土溝。而後在社區居民、與台南藝術大學等單位的協助下,展開藝術農村營造之路,另類的藝術與農村的結合,就此展開。

 

而年輕人黃兄就是南藝大畢業後,在此地協助打造「優雅農夫」的義工。

 

「整個土溝村,就是美術館,土溝村就是活生生的土溝農村美術館」,黃兄用一種略帶自豪的語氣,為我介紹這間沒有館,卻又到處是館的土溝農村美術館。

 

「那路邊的石牛雕塑、前方的水牛書店,不會也是你們的創作吧?」我好奇的詢問著。

 

「石牛雕塑是土溝第一個藝術工作者,為這裡創作的第一件作品。而水牛書店則是水牛建築師事務所陳永興建築師與經營水牛書店的羅文嘉兩人打造的,一處不賣書,只讓孩子免費看書的『水牛書店』。取名「水牛」不僅與兩人的公司名吻合,更切適的,與足以代表土溝意象的水牛,心意相通。」

 

聽了黃兄為我介紹了這土溝村的過去,我豁然開朗這沿路上有那麼多「蹊蹺」,原來是出自於一群這麼有心,為鄉村的發展付出心力的義工他們的努力。

 

礙於我三個小時短暫停留的時間壓力,我向黃兄告辭,準備再往木棉道出發,但黃兄問了我一句「你剛剛有進去參觀裡面樹人國小及幾米的合作的比西里岸版畫展嗎?」

 

「你一定要去參觀喔」另一位每週都來當義工的大姊,在旁邊應合著。

 

我原本迫於時間,亟欲離開的念頭,被兩人殷殷期盼的語氣,全然打消,於是我一人走近那改造自爆竹工廠,被兩塊黑幕擋住出入口的展覽室。

 

幽暗的展覽室裡,一幅幅小學生們從台東成功海邊,將比西里岸部落刻畫下來的版畫,用鮮艷的色彩,將那個太平洋岸,山羊與鯨魚身影交錯的部落,越過中央山脈,帶到這平原上的一處鄉村博物館裡。這些農村孩子看到的海洋時的那種驚喜,應該就像我現在看到他們這些作品時的感動吧。

 

我突然發現這裡竟是這趟旅程中,最令我流連忘返的景點。一個充滿人味的藝術展場。

 

DSC_0370.jpg

DSC_0336.jpg

 

處處藝術的土溝農村美術館

離開優雅農夫藝文特區,我走進土溝村,走進土溝農村美術館。一項項優雅的,屬於水牛的藝術作品,散落在村頭村尾的某個不起眼處。

 

用馬賽克拼貼而成的沙發椅,裝飾而成以藍天為頂,土地為毯的「鄉情客廳」。當地人都稱之為半路店的大蘋果商店則是一處賣著冷飲熱食的柑仔店,熱情的阿姨一直強調她的碗粿料好實在,我看著那一碗鑲上蝦米、香菇的碗粿,溫潤白皙的粿身,竟也似故宮裡的汝窯,是個活生生的藝術品。我想在這村裡,所有的藝術品不需要經過細心的策展,更無須打燈、拉上請勿靠近的封鎖線,生活與藝術品的對話是這樣的直接,這樣的靠近。

 

終於,我還是騎到了終點,那人比花多的木棉道,名列全球15大最美花海街道的木棉道。而詭異的是,這原本是我這趟行程的主要景點,我竟只花了15分鐘,就走完這宛若忠孝東路擁擠人潮的木棉道。

 

在回到後壁火車站的路上,停在土溝村的一個景點,古井水蛙。我看著井內倒映的自己,發現原來我才是那井裡的青蛙啊!我以為自己會被那燦燦綻放的木棉花所懾服,卻沒想到這一路與農村、與素人的對話,才是我想追求的心靈感動。跳出井外的青蛙,看的到的是,更美的風景。

 

DSC_0391.jpg

意外的木棉道之旅

在旅程後,我檢索著土溝農村美術館網站,發現網站溫馨提示著旋土溝農村美術館有些東西不需要帶,一是很想看到什麼東西的心情,二是很趕又寶貴的時間。突然之間,竟發現有一股愧咎之意,在古井水蛙的心裡,油然竄起。下次,無須等待木棉再度開花的新聞提醒,我會專程,用不寶貴的時間,好好的,靜靜的,逛完這間偌大的鄉村美術館。或者,睡在這個美術館的某一隅,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於是,這意外的木棉道之旅,我怎能忘了。它是今年春天的高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wn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